文汇报 | 领风气之先,上海涌现颠覆式创新集群-pg电子官方

媒体报道
文汇报 | 领风气之先,上海涌现颠覆式创新集群
时间:2018-12-27

1545900831508185.jpeg

1545900859991650.jpg


在人工智能领域,上海一批企业已拿出领先全球的pg电子官方的解决方案。图为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位于上海西岸的主会场。本报记者赵立荣摄

■本报首席记者  张懿

在一些核心技术领域,上海企业正在以各种方式展现自己参与高水平竞争的实力。

不久前,上海中微半导体公司自主研制的5纳米等离子刻蚀机通过客户验证,即将进入全球首条5纳米芯片生产线。如果顺利,这将是“上海制造”颠覆传统格局、跻身全球半导体装备第一梯队的例证。

在另一边,晨讯科技的自我颠覆也将进入收获期。经过多年探索,这家老牌手机制造商正在告别传统业务,深入智能制造领域;自主研发的“工业4.0”技术已装备国内众多手机企业,最新财报显示,今年晨讯科技的智能制造业绩表现优异,收入实现同比翻番,利润增长近四成。

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历史与传承,每座城市也有其自身的气质与底色。对上海来说,深厚的实体经济积淀、敢领风气之先的性格、开放包容的精神,已深深融入城市血脉。进入新时代,肩负新使命,上海要不断培育、塑造、贡献新的具有颠覆性的创新者,让它们在传承历史的同时超越历史,进而赢得未来。

打破格局 告别传统

进取的姿态最动人

等离子刻蚀机是制造集成电路的核心装备,5纳米则代表着目前该领域全球的极致工艺。此前,国产集成电路装备总体上与国际水平存在二代左右的技术差距。此次中微的突破,让国内许多业内人士倍感振奋。在突破背后,中微秉持超前研发的策略,潜心投入十多年,积累了1200多项国内外专利。

晨讯科技的突破同样是基于长期积累和投入。在通信领域,晨讯科技有着20多年的行业经验。从2012年起,它率先在自家手机加工流水线上引入自动化技术,尝到甜头后立即果断加大研发投入,请来国际顶尖技术专家,一步步形成核心竞争力。如今,晨讯科技已渐渐脱离加工制造“蓝海”,向智能制造pg电子官方的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目前,其自动化装备几乎成为国内20家最大手机制造企业的“标配”。

无论是挺进巅峰,还是“换道超车”,都展现出上海实体经济积极进取的动人姿态。不久前举行的上海市委学习讨论会提出“富于创造”“颠覆超越”的要求,强调要努力实现并跑甚至领跑,更好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努力抢占制高点,以换道超车的思维、先人一步的行动,在前沿领域加大突破力度,赢得未来的发展主动。

上海目前正在加速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某种意义上,颠覆是创新的常态,超越是创新的归宿。蓬勃兴起的这一轮新科技革命与实体经济有相当多的“共振点”,这为上海这样的经济中心城市提供了难得的崛起良机。如果能在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把握住机遇,让新兴产业不断迸发,让传统产业借势起飞,上海不仅能为自身发展注入持久动能,还可以更好地服务和辐射长三角乃至全国,从而为整个高端产业赋能。

努力并跑 冲击领跑

各赛道齐显加速度

目前,上海部分产业和技术已经具备冲刺国际先进水平、突击“领跑集团”的实力;而在量大面广的传统行业领域,上海则积极拥抱新技术,通过自我颠覆努力从跟跑转向并跑。

在中微半导体之前,上海已孵化出一批让人眼前一亮的“潜在领跑者”。

在完成三期临床试验之后,今年10月,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与上海绿谷等合作研发的阿尔茨海默症新药gv-971正式递交上市申请。几十年来,全球已就阿尔茨海默症新药投入数百亿美元研发资金,但成果依然寥寥;如果gv-971能够获准上市,则有望打破僵局。此外,在人工智能(ai)领域,上海的商汤、依图、西井等代表性企业已拿出领先全球的pg电子官方的解决方案;在量子通信、超导线材、新一代核电装备等行业,上海有能力参与全球高水平竞争的企业也在不断壮大。

视野转向传统行业。在这个领域,上海正在将深厚的行业底蕴与新技术嫁接,许多企业想方设法创造“新平台”,开辟“新赛道”。汽车、钢铁、造船、电子,甚至是零售业中,一批龙头企业一方面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提高竞争力,更经由研发或投资孵化等手段,从技术的终端用户向前端转移,成为源头创新者。今年早些时候,上海压缩机龙头企业海立集团向上汽通用出售四台大型3d视觉检测机器人,这正是海立在过去10年的机器人应用中逐步积累经验、构建团队、最终形成自主研发能力的结果。

目前上海的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自我迭代、自我颠覆的决心非常强烈。未来三年,“上海制造”在技术改造方面有望投入约2000亿元,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最新统计显示,在技改投资的带动下,今年前十个月,上海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2.4%,增速之高为近十年所罕见。市经济信息化委认为,这将确保上海未来在产业前端的竞争力。

内生动力 外部环境

这是超越者的时代

领跑者必然会承受更大“风阻”,颠覆则必然需要有直面挑战、直面失败的担当。一个地区要想不断创新,既需要企业拿出决心与实干,外部也要不断优化土壤,让超越者的每一滴汗水都物有所值。

这些年来,中微半导体曾一次次遭遇对手以知识产权诉讼为“剑”发起的冲击,但凭借过硬的技术和专利积累,它历尽艰辛,赢得了所有诉讼。作为曾经的国内手机行业老大,晨讯科技的转型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断腕”——六年来,曾在晨讯科技收入中占据重要份额的消费类手机、无线通信模组、显示器件等业务被逐步剥离,所获资金被投入智能制造业务。

要想让更多企业具备如此的胆识与能力,一大关键就是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激发企业创新的内生动力。同时,政府部门也要以超前的规划引领、高质量的行政服务,帮助企业迅速找准主攻方向,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近年来,上海为推动创新不断破瓶颈、出实招,今年更是通过全力打响“四大品牌”,全面构筑面向未来的战略优势;通过推进“一网通办”,全面提高政府行政效率;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提高市场主体获得感;通过“27条”等政策,全面扶持民营经济发展。

为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创新策源力,上海的基础研究环境也在不断优化。统计显示,上海去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1200多亿元,其中基础研究投入增速近20%,领先其他投入方向。今年,作为国家基础研究高地的张江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投资近100亿元的大科学装置——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开工,上海光源二期也在上月首次出光……

分享至:
上一篇:
新华网 | 改革开放40年:科技创新支撑新药研发“强国梦”
下一篇:
cctv-news | gv-971, a novel ad drug treatment developed by chinese research team, grabs much of attention at ctad
网站地图